2017年我国牛业的回顾与分析

2017年已经成为过去,在这一年里,我国牛产业经历了发展较为快速的一年,今天牛羊天地网的小编就同各位读者一起回顾一下2017年我国牛产业的发展和变化。

总体来看,2017年我国的牛产业总体是保持向上的形势,在活牛的价格上,向上的势头更为明显;而与此同时,我国牛源整体偏紧,肉牛存栏量近几年以来虽小幅增长,但肉牛养殖周期较长,因而国产牛肉的产量的增幅远小于牛肉消费的增幅,在这样的前提下,活牛的数量都在增加。

我们为2017年的肉牛产业总结了几个关键词:牛源收紧、价格回涨、养殖细分、屠宰季提前。

1、牛源收紧

关于国内牛源紧张的问题,最早在2010年左右就有所体现,从2008年至2016年,中国牛的存栏量从高峰时期的1.06亿头下降到如今的1.00亿头,降幅达5.35%,当然这其中主要是奶牛的存栏量的下降,但能繁母牛的数量从1560万头下降为1400万头,而肉牛养殖周期较长的特点也限制了存栏量的快速上涨。这与快速上涨的消费量相比,牛源自然呈现偏紧的情况。

2、价格回涨

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,2014-2016年这几年期间,我国牛业一直处于低迷的情况,活牛价格也一直处于低位,20155月份出栏育肥牛价格只能达到11/斤左右.而到了2016年同期育肥牛价格则达到11.2-11.5/斤。截至到20171231日,出栏育肥牛的平均价格突破13/斤,2016年同期则是12.6-13/斤,同比上涨了3%左右。

而在2017年全年,肉牛价格的波动依然持续着之前的周期性,淡旺季价格差距明显,在前两个季度,肉牛价格基本维持在11/斤左右;而后两个季度,肉牛价格持续上涨,直至年末的13/斤左右。2017年与往年不同的是,肉牛价格开始上涨的时间点有所提前,这与上文的牛肉价格的上涨时间点同步,基本上可以总结为牛业旺季(屠宰季)提前,淡旺季的时间界限开始模糊。

3、养殖细分

2016年的基础上,2017年的肉牛养殖市场进一步细分,农业部评出了第三批国家级核心育种场,各主要养殖省份也纷纷涌现了不少育种企业。除此之外,各养殖集中区的繁育、养殖和育肥环节也进一步分离,不少养殖场开始专门养殖,另外部分养殖场开始专业育肥。

除了养殖环节的细分,在市场环节,细分的趋势也愈加明显。各地区的活牛交易市场数量持续增加,之前很多养殖同时兼顾交易的经济人也开始走向专门的经济人,同时开始筹建小型交易市场。

4、屠宰季提前

2017年牛业与以往几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屠宰季的提前,为什么我们要如此重视屠宰季的提前?因为我国传统的牛肉消费一直呈现着鲜明的时间特征——前两季度淡季,后两个季度旺季,但是屠宰季的提前却是打破这样消费传统的必要条件。

2017年屠宰季的提前有着诸多的因素,如进口美国牛肉导致恐慌、饲草减产的影响等等,但这些因素基本都是表面现象,真正的根本原因是消费者消费观的变化,若没有这个根本因素,即使出栏量增加,价格也不会出现上涨的情形。

屠宰季的提前就意味着牛肉消费淡旺季的时间界限正在逐渐模糊,未来的牛肉消费将会不再有淡旺季之分,这样的发展趋势符合牛业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步伐,是国内牛业转型的重要标志。这就代表着市场的转型,没有扭转思维、适应这一转变的从业者将在未来的牛业市场中被逐渐淘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