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业农村部近日公布的信息显示,进入2018年,原奶收购价格已连续7个月下跌。7月我国奶业主产省原料奶收购价格每公斤为3.37元,环比跌0.6%,同比下跌1.2%。

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严重冲击中国奶牛养殖产业,诸多小型畜牧企业和养殖户被淘汰出局,中国奶牛市场走上规模化、集约化的道路。但是在10年转型期中,围绕奶牛养殖企业高成本导致的“入不敷出”、低价进口乳品的不断冲击等问题依然待解。

寒冬依旧

2018年上半年国内几家大型牧业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。

原料奶收购价低是一方面原因,养殖企业们普遍认为进口大包粉对于行业的冲击也是致命的。据农业农村部监测,6月原料奶收购价格每公斤为3.39元;当月国内进口大包全脂粉的价格在3200美元/吨左右。

大包粉通常包含全脂粉、脱脂粉等细分品类。大包粉通俗理解就是原料奶粉,乳制品企业将鲜奶进行加工形成粉状的原料,此后再由乳企将购买而来的大包粉进行加工,做成液态奶、酸奶、乳饮料等多款产品。有些乳制品上会标有“复原乳”字样,指的就是通过这一工艺形成的乳制品,也被称为“还原乳”。

乳制品行业的工艺技术是8吨鲜奶可以凝固成1吨大包粉,按照这个比例计算,在国内生产一吨大包粉需要花费27000多元的生鲜乳,而全脂大包粉的进口价格也只有3200美元/吨左右,低于国内成本价格。

从正常的商业逻辑看,在高价奶与低价大包粉间,企业自然会选择后者。在今年5月的国务院例行吹风会上,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给出了一组海关数据:2017年,中国乳制品进口量从2008年的38.7万吨增加247.1万吨。2017年进口乳制品折合成生鲜乳的数量达1485万吨,占国内生鲜乳产量的40.6%。进口的乳制品主要是原料粉,也就是大包粉,2017年进口71.8万吨,折合成生鲜乳相当于570万吨生鲜乳。

除了以上原因,高养殖成本才是根本原因。国内饲草料成本高于国外,养殖用地费用也高于国外。况且国内养殖补贴政策也不如国外来的力度大,而且有时根本补贴不到养殖户手里。

中国的奶牛养殖业何时迎来春天,我们拭目以待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