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夏季,牧草生长旺盛,但高温、高湿和潜在的有毒植物等问题可能影响牛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。
夏季牧草采食注意事项:
一、牧草选择与放牧管理
1.优质牧草优先
夏季牧草(如苜蓿、黑麦草、苏丹草等)营养丰富,但需注意粗纤维含量过高可能影响消化。
避免牛群过度采食老化、木质化的牧草,可采取轮牧或刈割控制草场质量。
2.轮牧制度
分区放牧,每块草场放牧3-5天后轮换,避免过度践踏和牧草再生不足。
留出恢复期(一般20-30天),确保牧草持续供应。
3.避开有毒植物
夏季易生长的有毒植物(如毒芹、疯草、蕨类等)需提前清除或设置围栏隔离。
牛群饥饿时更易误食毒草,放牧前可先补充少量干草。
二、采食时间与防暑措施
1.调整放牧时段
避免正午高温:选择清晨(5:00-9:00)和傍晚(16:00-19:00)放牧,减少热应激。
高温时段(10:00-15:00)将牛群赶至遮阴棚或树荫下休息,提供清洁饮水。
2.提供充足饮水
夏季牛群需水量增加(成年牛每日30-60升),确保水源干净、凉爽,避免阳光直射升温。
可在饮水点添加少量电解质(如食盐)促进补水。
三、营养补充与健康监测
1.能量与蛋白质平衡
夏季牧草水分含量高,可能导致干物质摄入不足,需额外补充:
精料:适量增加玉米、豆粕等(占日粮10-20%)。
矿物质:补充盐砖(含钠、镁、锌等),预防缺乏症。
2.预防臌胀病
豆科牧草(如苜蓿)易引发瘤胃臌气,放牧前先喂干草或控制采食量。
观察牛群是否出现腹胀、呼吸困难,紧急时可使用消泡剂(如聚二甲硅氧烷)。
3.寄生虫防控
夏季是寄生虫(如肝片吸虫、胃肠道线虫)高发期,定期驱虫(每2-3个月一次)。
避免在低洼潮湿区域长期放牧,减少寄生虫感染风险。
四、特殊天气应对
1.暴雨与潮湿
雨后避免立即放牧,防止蹄部浸泡引发腐蹄病。
潮湿草场易滋生霉菌(如镰刀菌),注意观察牛群是否出现腹泻或神经症状。
2.干旱管理
牧草枯黄时营养下降,需补充青贮、干草或人工牧草(如墨西哥玉米草)。
五、其他注意事项
观察采食行为:若牛群食欲下降、流涎或跛行,可能提示中毒、蹄病或热应激。
夜间放牧:极端高温地区可尝试夜间放牧(需确保场地安全)。
后备牛管理:犊牛和青年牛对热应激更敏感,需提供遮阴和额外护理。
六、总结建议
灵活调整:根据天气、牧草长势和牛群状态动态调整管理措施。
记录分析:记录采食量、体重变化和健康问题,优化夏季饲养方案。
通过科学管理,夏季牧草不仅能满足牛群营养需求,还能降低疾病风险,保障生产效益!如有异常情况,及时联系兽医或营养师。
犊牛早期断奶(通常指出生后4-8周内断奶)是一种基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饲养管理技术,其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 1. 生理适应性 消化系统
减少牛羊等反刍动物使用抗生素的量需要从养殖管理、疾病预防、替代方案和精准用药等多方面入手,既能保障动物健康,又能降低抗生素耐药性风险。以下
怀孕母牛是可以驱虫的,但需要谨慎选择药物、使用时间和方法,以避免对母牛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。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: 1. 驱虫的必要性 寄生虫(如线
夏季是牛羊放牧的关键时期,高温、高湿、寄生虫和饲草质量变化等因素可能影响牛羊健康和生产性能。夏季放牧的注意事项: 1. 放牧时间管理 避开高温时